当前位置:
首页 >> 专题专栏 >> 文化

绥滨县忠仁镇五大振兴齐发力 现代农业快发展

信息来源:鹤岗日报 发布日期:2023-02-22

  绥滨县忠仁镇聚焦现代农业产业主攻方向,紧扣五大振兴,精准施策、协同发力,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。
  以产业振兴为重点,让现代农业更有底气。以“四个农业”为抓手,大力实施“以企强镇、以产兴村、以业富民”三大行动,推动乡村产业全面升级,忠仁镇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名单。在优结构上大力发展胚芽米、大豆育种、设施农业等高质高效种植业,以及和牛、湖羊、网箱养鱼等高端特色养殖业,试种太空种子,试用生物菌剂,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7.6亿元。在抓项目上下功夫。累计投资1.1亿元,实施了肉牛养殖场、农副产品加工等34个产业项目,联农带农531户,带动增收376万元。在育主体上引进友成和牛、盛源米业、绿美集团等企业落户忠仁镇,填补了我市高端肉牛繁育养殖的空白,全镇鲜食玉米日加工能力达到15万棒,稻米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,培育规上企业1户,努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亿级产业集群。在延链条上探索推行“我在忠仁有块田”私人定制模式,集中打造“生态忠仁”线上店铺和镇域品牌,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大力发展直播带货、无人售卖等新业态,推动传统农业“接二连三”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0元。
  以人才振兴为基石,让现代农业更显活力。念好“选育用管”四字经,培养一批乡村人才,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,人才引进经验在《奋斗》杂志刊发。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,采取“村党组织推荐+联名举荐+个人自荐+组织考察”等方式,将种养能手、退役军人、返乡创业农民等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库,现已储备各类人才110名。建立“人才帮带”“上挂培养”等机制,定期举办培训班对乡土人才进行集中培训,帮助其尽快成长。近年来,已有53名优秀人才被发展为党员,7人经过选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,4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乡镇班子或纳入乡镇事业编。选聘20名优秀人才担任村“产业顾问”“名誉村主任”,全力支持第一书记、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,聘请科研院校、周边农场、援边工作队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专题讲座,做到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。同时,制定实施人才管理规定,每年进行一次考核,表现优秀的及时使用,考核结果不合格的退出人才库,形成“人才辈出、人尽其才”的浓厚氛围。
  以文化振兴为灵魂,让现代农业更含底蕴。充分发挥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,忠仁镇“五抓五进三融合”经验分别在省市会议作典型发言。以文铸魂,投资200万元实施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,20个行政村全部达到“七个一”标准;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,打造了中兴红色纪念馆、联合村小微村史馆等;组建宣讲、志愿、文艺多支小分队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,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。以文化人。制定完善村规民约,成立“四会”组织,开展“三好一美”“星级文明村(户)”等评选活动,市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35%。建设了“爱心超市”,推行“以表现换积分,以积分换物品”模式,促进文明习惯养成。利用传统节日、纪念日举办农民春晚、趣味运动会等活动,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。以文兴业,实施了荣边村鱼滋米味民宿项目,带动全镇农家乐、渔家乐数量达到42个,打造了农业观光、农事体验、休闲采摘等一批新业态,全年接待游客5.1万人,旅游收入达到430万元。举办了“插秧节”“露营节”“大米品鉴会”等活动,在新建村拍摄了电影《铁锅炖大鹅》《过年好》,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。
  以生态振兴为关键,让现代农业更具颜值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,打造了一批“村在林中、路在花中、人在景中”的示范村,《忠仁镇走好“四步棋” 乡村旧貌换新颜》在《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动态简报》刊发。大力推进“垃圾革命”,实行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县转运处理”模式,建立了以门前“三包”为点、街长制为线、保洁员队伍为面的“三位一体”长效管护机制,养成了“垃圾不落地”的行为自觉。大力推进“污水革命”,实施了总投资5685万元的忠仁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项目和总投资400万元的中兴村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,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兴村实现污水管网“应接尽接”。在5个中心村建设了小型污水处理站,配备吸污车8台,通过“一带N”方式,加快解决排污问题。大力推进“厕所革命”,完成户厕改造1959户,建设水冲式公厕1个,建立了维修、清淘队伍和长效管护机制,累计完成问题整改596个,群众满意度达到100%。此外,深入推进“林长制”“河长制”“田长制”“路长制”以及灾害木清理、飞线治理等工作,累计开展巡护3160余次,发现并解决问题150余个,营造了“林有人守、水有人护、田有人管、路有人修”的浓厚氛围。
  以组织振兴为保障,让现代农业更为坚实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不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,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稳步发展,党建工作经验做法在省级媒体刊发。建阵地,累计投入资金102万元,改扩建活动场所1900余平方米,审核更换党建图板50多个,20个行政村全面建成党群服务中心,制定了办事样本和代办制度,累计开展代办服务1200余次,阵地作用进一步发挥。活载体,深入实施党员“双培双带”工程,持续开展“党员先锋岗”“无职党员设岗定责”等载体活动,在疫情防控、稳粮扩豆、规模经营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。壮经济,深入实施“十百千”工程,大力推行“七个一”工作法,集体收入超20万的村达到100%,超百万的村达到5个,固定资产超千万的村达到5个。抓治理,2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“一肩挑”,全面落实“三会一课”“一询四议两公开”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等制度,打造法治广场、法治公园、法治文化墙,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解矛盾、法治止纷争、德治化风俗的“三治合一”新模式。设立农村网格60个,实现了党建工作、环境整治、基层治理等“多网合一”,治理效能不断提升。
  (刘传奇 王远博 记者 王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