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山区积极推进智慧河湖建设,构建“空天地”一体化管护体系,通过部署水质监测设备掌握水体指标变化,安装高清监控设备动态监控河道,运用“空中河长”无人机巡查河道,提升管理覆盖面与精准度。
今年以来,通过智慧河湖建设,兴山区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,河道垃圾清理及时率、水质达标率提高,河湖管护效能增强。多技术融合、全时段监测、立体化管护模式为河长制落实和水生态保护提供可复制经验。
在数字化浪潮下,河湖治理智能化、精细化是必然趋势,传统治理模式局限性凸显,亟须科技赋能。兴山区结合实际需求,率先探索智慧河湖建设。
传统河湖治理模式下,兴山区河湖管护问题诸多。一方面巡查效率低,人工巡查耗费大量人力时间,存在巡查频次低、死角多等问题,河道问题发现周期长;另一方面水质监测能力滞后,传统监测时效性差,难以掌握水质动态变化。
为破解难题,兴山区开始构建水质动态监测数字化体系,在瑞鹿溪与碧月溪交汇口安装水质监测设备,依托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水体指标,为治污和管护提供数据支撑。同时,强化涉河行为监管可视化网络,在河道沿线及重点路段部署高清监控设备,对重点水域全覆盖、全流程闭环跟踪,推动河湖管理向“主动防控”转变。组建并推行全域河道巡查监管立体化模式,引入“空中河长”无人机巡查机制,弥补人工巡查不足,提升问题处置效率。
兴山区智慧河湖建设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,实现了河湖管护从“人工粗放”向“智能精细”的转变,极大提高了管护效率与精准度。兴山区根据自身河湖特点与治理需求,制定个性化的智慧河湖建设计划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(记者沈本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