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第五十条规定,特向社会公布2024年鹤岗市财政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。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24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。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鹤岗市财政局联系(电话:3450127,地址:鹤岗市工农区南三道街;电子邮箱:hgsczj@163.com)
一、总体情况
一是牢固为民服务意识,不断优化审批营商环境。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政务服务,坚持从减环节、减时限入手,最大限度精简办事流程,力争让服务群众办事更加方便、更加快捷,依托全国代理记账行业监管服务平台,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代理记账行业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,实现用户业务全程网上办理,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服务效能。2024年市本级审批通过代理记账机构1家。
二是规范行政事业收费,持续扩大财政收入规模。严格依据国家、省级有关文件要求,添加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性事业性收费科目,及时对全市行政事业型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。同时,强化各执收执罚单位依托非税收入收缴系统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,在确保公开透明、阳光运行的基础上,严防跑冒漏滴,坚决做到应收尽收、应缴尽缴,为增加地方财力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三是活化网络媒体利用,致力增强对外宣传覆盖。充分利用鹤岗财政公众号,及时发布有关财政工作的各类信息,宣传最新财政政策,答疑实际困难和问题,明晰办事流程及权责,以广泛深入的舆论引导,大幅提升公众知晓率,赢得了办事群众的支持和认可。同时,坚持信息发布“三级联审”工作机制,认真审核信息的合法性、规范性和采纳数据的真实性、精准度,确保发布的每条信息均经得起群众的检验,经得起历史的推敲。
二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
第二十条第(一)项 |
|||
信息内容 |
本年制发件数 |
本年废止件数 |
现行有效件数 |
规章 |
0 |
0 |
0 |
行政规范性文件 |
0 |
0 |
0 |
第二十条第(五)项 |
|||
信息内容 |
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|
||
行政许可 |
审批代理记账许可证1家 |
||
第二十条第(六)项 |
|||
信息内容 |
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|
||
行政处罚 |
0 |
||
行政强制 |
0 |
||
第二十条第(八)项 |
|||
信息内容 |
本年收费金额(单位:万元) |
||
行政事业性收费 |
13223万元 |
三、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
(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: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,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) |
申请人情况 |
||||||||
自然人 |
法人或其他组织 |
总计 |
|||||||
商业企业 |
科研机构 |
社会公益组织 |
法律服务机构 |
其他 |
|||||
一、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|
10 |
0 |
0 |
0 |
0 |
0 |
10 |
||
二、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三、本年度办理结果 |
(一)予以公开 |
8 |
0 |
0 |
0 |
0 |
0 |
8 |
|
(二)部分公开(区分处理的,只计这一情形,不计其他情形) |
1 |
0 |
0 |
0 |
0 |
0 |
1 |
||
(三)不予公开 |
1.属于国家秘密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
2.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3.危及“三安全一稳定”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4.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5.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6.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7.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8.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(四)无法提供 |
1.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|
1 |
0 |
0 |
0 |
0 |
0 |
1 |
|
2.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3.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(五)不予处理 |
1.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
2.重复申请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3.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4.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5.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(六)其他处理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||
(七)总计 |
10 |
0 |
0 |
0 |
0 |
0 |
10 |
||
四、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四、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、行政诉讼情况
行政复议 |
行政诉讼 |
|||||||||||||
结果维持 |
结果纠正 |
其他结果 |
尚未审结 |
总计 |
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|
复议后起诉 |
||||||||
结果维持 |
结果纠正 |
其他结果 |
尚未审结 |
总计 |
结果维持 |
结果纠正 |
其他结果 |
尚未审结 |
总计 |
||||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五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
一是重视程度不足。压力传导出现梗阻现象,部分基层同志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流于形式、趋于“口头”,工作谋划缺乏一定前瞻性、系统性和完备性,满足于听安排、等部署,主动作为的积极性不高。二是权责不够明晰。政务公开是一项系统性工作,涉及点、面众多,部分基层科室对任务归属、职责权限存在认识误区,常把牵头部门作为政务公开的唯一主体责任主体。三是人力资源较弱。政务公开工作队伍建设仍需加强,在业务能力上仍存在着一定的短板,尤其在一些关键领域、关键环节的分析研判上缺乏专业的敏感度和从业素养。
六、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
无。